百家跨国公司看中国|专访葛兰素史克高级副总裁柯瑞康:加快引进革命性药品和疫苗 携手各界共建医防生态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时间:2023-08-29 13:27:22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药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也是新时期高水平开放的重点领域。围绕着人民健康和医药产业发展两条主线,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的健康事业在对外开放和医疗体制改革上不停推进。
特别是随着跨国药企的进入,给中国健康事业带来了技术、管理、人才、 设备等全方位的新鲜血液。随着在制药行业GMP认证制度的逐渐完善,中国制药行业准入标准提高,中国药品生产进入规范化管理时代,公众用药安全越来越有保证。同时随着药品审评审批加快与国际标准同步,中国药企也开始具备了服务全球医药市场的实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疫苗供应商以及首批进入中国的跨国药企之一,葛兰素史克(GSK)这几年加速在华进行产品线布局,上市产品覆盖预防性疫苗和治疗药物等,而这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非常契合。特别是随着GSK完成分拆独立运营后,正向专注于疫苗、特药和普药的创新成长型公司转型,全新GSK公司继续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携手,不断促进创新药和疫苗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助力实现国家“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宏伟愿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葛兰素史克高级副总裁柯瑞康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改革开放45年来,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让GSK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政府不断开放市场、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促进创新的决心和承诺。这些是驱动产业发展和经济腾飞的“助推器”,也是吸引包括GSK在内的跨国企业扎根中国、长期发展的“磁力场”。
“中国医药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际领先创新治疗手段以更快的速度来到中国,惠及患者;另一方面,中国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医疗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速发展,也为医药行业创造了更多机遇和灵感。这些年来,中国医药领域创新的活力、发展的潜力和增长的动力令人瞩目,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柯瑞康说。
加速推动创新成果进入中国
40余年来,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为我国医药创新创造了条件,吸引了跨国药企全方位地参与到中国的健康事业和经济发展中。从引入生产线、提供中国市场稀缺药品开始,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投资范围从市场和生产扩大到了研发环节,现在更是将中国研发中心融入其全球研发策略和体系。
跨国药企给中国带来了从产品到管理、技术、人才和质量标准等全方位的新鲜血液,是中国健康事业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这也使得无论是从客观数据统计分析上,还是从主观感受上来看,业内外都能明显地感受到中国医药产业的翻天巨变。特别是在创新药研发这一药品供给端的变化,其显著性显而易见。
从宏观趋势来看,中国近10年的创新药产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升级。在过去10年中,中国无论创新药项目的数量和临床试验数量都大幅增加,同时在靶点的创新性、药物形态和技术的多样性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些变化使得中国创新药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升。
从具体数据来看,中国创新药产业在近10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自2015年以来,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使得药品审批时间大大缩短,创新药上市时间也得到了显著缩短。同时,中国创新药产业在临床试验和药品注册等方面的数据也呈现出了逐年增长的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与2019年相比,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增加5202.8亿元,三年年复合增长率为6.8%;利润总额增加1169.2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1.2%;出口交货值增加1171.8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2.3%。中国医药产业在大变局中彰显朝阳产业的特质。
另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分析预测,至2040 年,中国整体疾病负担将达到4亿年DALY(失能调整生命年),通过预防性手段、治疗性手段和突破性技术研究,有望减少高达55%,即超过2亿DALY的健康寿命损失,这些都与跨国药企引领的医药创新息息相关。
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入中国的外资药企之一,GSK在过去几十年见证、参与和推动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
柯瑞康指出,在中国,GSK始终不遗余力地推动创新产品落地,上市了近20款创新药物和疫苗,在多个治疗领域创造了“零”突破。包括中国首个二价HPV疫苗,中国首个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全球首款且唯一覆盖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肾炎适应症的生物制剂,以及全球首个用于治疗成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靶向人抗白介素-5(IL-5)单克隆抗体生物制剂等。
“中国在传染病、肿瘤、免疫疾病、罕见病等领域依然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这也是GSK持续努力的方向。GSK正在加速推动创新成果进入中国,以惠及更广泛的人群。”柯瑞康说,今年截至目前,GSK已有4款新产品和新适应症在中国获得临床批准,即呼吸合胞病毒RSV疫苗,抗CCL17抗体,乙肝新药,以及一项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SSC-ILD)新适应症。此外,GSK的一款长效注射HIV预防药物也有望很快在中国获批。
“未来三年,GSK预计约有15个新产品和新适应症递交上市申请。同时,GSK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号召,不断提升药物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去年,三款GSK创新药物成功列入国家医保目录,践行了我们对于减轻中国民众医疗负担的承诺。”柯瑞康补充道,目前,GSK全球有68款在研疫苗和药物,17个在研项目处于III期临床或注册阶段,今年已有多个处于后期阶段的临床试验获得积极结果。公司持续增长的势头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持续加码中国市场布局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一大批跨国药企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1997年,诺和诺德在北京建立世界级研发中心,成为首家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跨国生物制药公司。施维雅、阿斯利康、礼来、罗氏、辉瑞、诺华、葛兰素史克、拜耳等公司紧随其后。
柯瑞康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继续发挥经济复苏“稳定器”和增长“发动机”的作用。中国人口基数庞大,民众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市场潜力巨大。对于GSK而言,中国也是我们在全球最具战略意义的国家之一。
近几年来,GSK持续加码中国。2007年和2021年,先后成立了GSK中国研发中心、GSK中国商业营运中心。2022年底,GSK中国全新的总部办公室在上海浦东投入使用,与 GSK中国研发中心、全国商业营运中心形成合力,全面提升GSK中国总部能级。
“未来,GSK将继续深耕中国、服务中国,以革命性的药品和疫苗,为中国人民带来更广泛的健康影响力。我们也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不断提升优质疫苗和药品的可及性,让更多中国民众获得更好的健康保障。”柯瑞康说,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人们的健康医疗需求将与日俱增,此外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疾病管理的意识也在逐步提升,未来市场增长空间是巨大的。GSK将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把更多高品质的药品和疫苗带给广大中国民众。
事实上,中国也是GSK完成分拆后聚焦布局的重点市场之一。柯瑞康介绍,GSK于2022年7月正式剥离消费者保健业务,完成分拆后,GSK聚焦生物医药,提出了重点投资四大核心治疗领域,即传染性疾病、HIV、免疫学/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学,以及对健康有规模性影响的未来机遇的战略方向。具体而言,
一是,在传染性疾病领域,GSK产品管线中2/3疫苗和药物,可应对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乙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具备将治疗和预防相结合的独特优势;
二是,在HIV板块,GSK正引领长效治疗和预防方案研发,有望大大减少HIV感染者必须服用的药物量;
三是,在免疫学/呼吸系统疾病方面,GSK在免疫学领域的专长涵盖了呼吸系统疾病、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免疫神经学,并利用基因数据库进行早期研发从而提升成功率;
四是,在肿瘤学方面,GSK肿瘤学领域现有和在研的产品组合包括:免疫肿瘤疗法、肿瘤细胞靶向治疗及合成致死疗法。为了应对中国市场在肿瘤疾病领域的挑战,GSK在中国成立了肿瘤业务战略规划项目组,支持并加速肿瘤研发。
在此战略布局下,GSK获得了较好的业绩表现。根据GSK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GSK的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均实现了两位数同比增长;2023上半年实现良好业绩,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集团总营收增长11%,中国是其中重要的增长引擎。
“我们注意到‘医防融合’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深化医改的一个核心思路——这与GSK全球战略不谋而合。通过疫苗、特药和普药,GSK在中国构建起‘医防一体’健康网,在呼吸系统疾病、HIV、肝炎等关键治疗领域多元布局,兼顾预防和治疗,为中国民众提供从‘预防’到‘治疗’全生命周期的医疗解决方案。”柯瑞康强调。
事实上,近年来,GSK也积极携手中国政府、医疗界和产业界的伙伴,共同推动疾病预防关口前移,共建中国医防生态。多年来GSK持续支持“幸福呼吸”、“全新呼吸”和“银川慢阻肺患者数字化管理项目”等项目,助力慢病管理水平提升。GSK方面强调,未来,GSK将继续“立足中国,携手中国,服务中国”,加快引进革命性的药品和疫苗,携手各界共建医防生态,致力改善中国人民的健康、生活和未来。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