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看完电影《孤注一掷》,一位妈妈这样告诉孩子
- 来源:现代教育报
- 时间:2023-08-20 04:08:18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电影《孤注一掷》经典台词:
(资料图片)
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
我想让他赢他就赢,我想让他输他就输。
你还没有被骗,只是因为你缺少一个对你量身定做的骗局。
最近,《孤注一掷》票房火爆,很多家长趁热度带孩子去观影了一波。其中有位妈妈与孩子探讨了关于人生的些许话题,引发教育启示。
择友要慎重,好朋友之间的欺骗与人品重要性
“好朋友之间也会有欺骗吗?""有,正因是好朋友,才有机会真正伤害到我们。”
当你的好朋友说要带你赚大钱,想必你不会有太多怀疑,甚至充满感谢。电影里的安娜,就是这样被骗过去的。在她最落魄时,闺蜜仗义出手,等建起足够多的信任,再一点点引导她主动提出想出国赚钱。哪怕需要只身奔赴陌生国度,哪怕怀疑收入来路不明,她仍旧义无反顾。最后,差点命丧当地。许多时候,来自好友的欺骗,远比陌生人更可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萧何和韩信是好朋友,经过萧何度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因此受到重用。但就在刘邦平定天下后,担心韩信功高震主,于是萧何主动献计,将好友韩信诱至宫中,这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由来。像这样朋友害朋友的案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更是不胜枚举。朋友分很多种,有益友,也有损友。朋友少点没关系,怕就怕错把损友当挚友,那便如同与野兽为伍,迟早付出惨痛代价。一旦发现对方存在品行问题,立刻抽身,别给“坏朋友”机会损害你人生。
切忌为钱而变贪心,克制欲望守住道德
“骗人真的可以赚很多的钱吗?” “是的,的确有些人会选择不择手段,利用撒谎追逐金钱的诱惑。”
当一个人选择抛弃良心,将底线变得毫无下限时,赚钱,确实能变成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就像影片里最大的反派陆经理,罪恶滔天,却富贵泼天。虽然他被捕的结局大快人心,但他背后,却仍有无数逍遥法外的“陆经理们”。
钱与道德之间并不是割裂的。当我们选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时,我们可能失去的不仅仅是道德,还有我们自己的尊严和价值。选择捷径或坚守原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经济利益,更关乎我们的人格和人生态度。只有坚守原则,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稳健。
处境越坏,越要坚持原则
“那些叔叔本来是想逃的,门开的时候,他们为什么又不跑了?”
"是啊,当初明明那么想回家的一群人,在大门打开的那刻,为什么却犹豫了呢?"
或许是因为,他们逐渐认清,逃跑无法实现这一现实;或许是出于,对畏惧拳打脚踢,不愿承担丧命的风险;又或者,是他们突然发觉,待在这儿似乎也挺好。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电影里这样一幕:近千万的巨款套现成功后,诈骗团伙彻夜狂欢。现金堆在地上如山一般,在场的人全都两眼冒光。只有程序员潘生,全程保持理智与清醒,不为所动。只有他,面对利诱,仍旧不忘寻找逃生方法;面对威逼,大喊出那句:“骗人就是骗人,这就是犯罪。”这也让他成为被解救成员中,唯一一名无罪之人。的确,外部环境偶尔会为自身发展带来巨大阻碍,但它却从不是我们自甘堕落的理由。
即使再难,也不要放弃生命
孩子,永远别让任何事物,成为你轻易放弃自己生命的理由。
今天,我们不谈生命的宝贵,养育的不易。只想告诉你,很多时候,那些从高处一跃而下的人,未必是真的想结束生命。不过是在那一刻,情绪吞没掉了理智而已。就像电影里那个因被骗光钱,从窗台跌落的哥哥,在发觉上当的那一瞬,绝望于一切无法再挽回。可若事后冷静下来,他就能明白,只要生命还在,一切都还有机会。当面对逆境时,坚持勇敢,迎接挑战,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不论前路多么艰难,都请记得,生命的价值远远超越一时的困厄。
对于“贪心”和“不甘心”,古人的教养智慧中也早就道出了真谛: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无外乎是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而做出的本能反应。我们只是普通人,不是圣人,本身就是善恶的集合体。有“恶”的想法不可怕,关键在于能否克制。无论善恶,都需要有一个度,善之过者亦是恶,恶能控者也为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老子《道德经》
当天下的人都认为某一样事物是美的,都挖空心思地去追求的时候,丑恶就产生了。《孤注一掷》的恶,并不应该只停留在对个人身心的践踏。还应该显现在社会舆论对人不健康的诱导。一边说着“清华毕业,我成了外卖员”,一边说着“留学归来,我扶贫三十年”。一边告诉所有人“你今日吃下的苦,是你明日的荣耀”。人人都想爬向更高的地方,但社会的晋升通道,挤不下所有人。然而才会强调吃苦,以荣耀做饵。
南怀瑾说:"人性最危险的是没有学会克制、控制自己"。在这充满诱惑与冲突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内心,认清自己的善恶之处,深入洞悉自我,从内心去寻找、修行、提升自己。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四·赵太后新用事》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父母都以自己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然而并非每一个父母爱孩子,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是正确的或是恰到好处的。好的教育不是什么东西都要给孩子最好的,而是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正确的成长,让孩子从小学会体会生活的苦,学会品尝生活的甜。
相反,如果一味地给孩子最好的,诱发了孩子过剩的优越感,孩子成长到成年的时候,面对社会的挫折很容易有挫败感,反而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来源:高教课堂等
编辑:张莹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关键词: